
4月12日,“一带一路”铁路国际人才教育联盟第一届校(院)长论坛在西南交通大学举行。副校长张锁怀应邀率我院党总支书记李文举和机辆工程系系主任孙效杰参会,张校长在大会上发言。
张校长介绍了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特色及轨道交通学院的发展概况,并重点介绍了我校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交通强国”等国家战略,进行“一带一路”本地化高层次铁路国际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情况。
他说,我校轨交学院教师先后参与了中老铁路勘察设计和施工检测等相关工作。针对中老铁路2021年开通运营,亟需行车维护、运输管理的本地化铁路技术服务人才的客观现实,自2017年12月起,学校多次派团专程赴老挝,与中老铁路沿线的老挝苏发努冯大学进行了广泛交流,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协议。2018年9月,学校从老挝苏发努冯大学招收了10名本科生和3名研究生,以1+3模式来我校学习铁道工程专业,同时,两校共建了“中老铁路工程国际联合实验室”,开启了培养“一带一路”本地化、本硕层次铁路技术人才之先河。2021年中老铁路开通之际,13名首批留学生将具有中国铁路工程师资格,他们是服务于中老铁路的首批本地化铁路高级技术人才。2018年,学校获批了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践行“一带一路”战略,构建轨道交通类专业教育国际化应用新模式》,开展轨道交通类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工科研究与实践探索。2018年年底,学校又获得了国家澜湄专项合作基金的支持,这是中老两国之间唯一的为培养中老铁路工程师而专设的工科教育合作项目。我校的中老铁路本地化铁路高级技术人才培养工作受到高度关注,已被“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日报app”、“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中国青年网”、“凤凰网”、“天天快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联盟的33家常务理事单位近百位代表参会交流,介绍各自单位开展的“一带一路”铁路国际人才培养工作。
论坛指出了“一带一路”铁路国际人才教育合作交流平台亟待解决的问题:规划性不足,缺少顶层设计、统一部署和政策引导;系统性不强,人才培养缺乏监控和评估;保障性不够,缺乏政策、经费、师资、平台等一体化层次化的资源统筹支撑。论坛呼吁,联盟内部面向“一带一路”铁路国际合作重点区域,规划建立高级别中外人文交流机制;并在“一带一路”沿线建设若干“海外天佑系铁路国际教育合作平台”,并建立沿线国铁路高等工程教育合作新机制;此外,通过政府支持、政策扶持、经费投入、资源引导等多元方式,全力支持“一带一路”铁路国际人才教育联盟建设。
通过此次论坛,扩大了我校和我院在轨道交通类高校和行业企业中的影响力。
文/图:轨道交通学院